重要論述
1925年10月20日
中國國民黨《廣東省黨部代表大會日刊》刊發毛澤東寫的《發刊詞》。發刊詞指出:我們從去年一月全國大會中得到了正確的革命策略,這就是孫中山先生應乎中國被外力、軍閥、買辦、地主階級重重壓迫的客觀環境,為我們定下的革命的三民主義。革命的民族主義叫我們反抗帝國主義,使中國民族得到解放;革命的民權主義叫我們反抗軍閥,使中國人民自立于統治地位;革命的民生主義叫我們反抗大商買辦階級,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動勢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階級,使中國大多數窮苦人民得享有經濟幸福。這篇發刊詞收入《毛澤東文集》第一卷。
1941年10月20日
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討論時局問題。毛澤東針對本月十八日東條英機任日本首相的情況,指出:最近時局有到轉變關頭的味道。日本新內閣應估計為直接準備戰爭的軍人內閣,日本有北進的危險,但尚未與英美妥協還不敢北進;南下可能性較大,但日本要準備戰爭,也不會立即南下,目前不會對我國有大的軍事行動,但今后仍有大的進攻形勢。國民黨說不要悲觀,實際上有悲觀情緒,蔣介石又提三北政策(即日軍北進,國民黨軍北進,八路軍新四軍北進)。現在我們黨員中也有悲觀情緒,這種悲觀失望是沒有根據的。我們的路線仍須繼續過去的方針,堅持團結,要團結就要進行斗爭,我們要使國民黨既不能投降又不能“剿共”。要保證黨的獨立性。現在莫斯科危急,但德國的進攻可能已到最高點。
1945年10月20日
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、區黨委,各兵團首長電。電報指出:目前開始的六個月左右期間,是為抗日階段轉變至和平建設階段的過渡期間。今后六個月的斗爭,是我們在將來整個和平階段中的政治地位的決定關鍵。在這一期間內,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域(例如重慶、上海、北平)內的任務,是擴大民族民主的統一戰線工作,與廣大友好的及可能爭取的中外人士合作,組織廣大群眾,發動要求民主、懲治漢奸、挽救經濟恐慌、救濟失業人民與援助還鄉人民等項運動,并與政府當局繼續談判尚待解決的問題。我黨在解放區的中心任務,是集中一切力量反對頑軍的進攻及盡量擴大解放區。為此目的,除移動大量軍隊與干部去東北及熱河等地,并在那里組織人民,擴大軍隊,阻止與粉碎頑軍侵入外,在一切解放區,是組織強大的野戰軍,有計劃地殲滅向我進攻的頑軍,殲滅得愈多愈干凈愈徹底愈好。這是自衛的戰爭,我們具有充分的理由,站在有理有利的地位。解放區的一切工作,都應為這一中心任務而服務。只要我黨有明確的方針與堅決的努力,戰勝與大量殲滅向華北、東北進攻的頑軍,爭取我黨我軍在華北、東北的有利地位,迫使頑方不得不承認此種地位,然后兩黨妥協下來,轉到和平發展的新時期,這是完全必要與完全可能的。和平、民主、團結、統一,這是我黨既定方針,也是國民黨被迫不得不走的道路,這在雙十重慶協定上已經規定下來。但國民黨力圖在最近幾個月內控制更多地方,力求他們在華北、東北占優勢,力圖削弱我黨我軍,以便在有利于他們的條件下實現和平妥協,故在目前過渡階段上發生了大規模的猛烈的軍事斗爭。這一不可避免與已經到來的當前形勢,我黨必須認識清楚,必須堅持又團結又斗爭,以斗爭之手段達到團結之目的這一方針,毫不動搖地爭取目前斗爭的勝利,以便有利地轉到和平發展的新階段。目前斗爭的勝利愈偉大,和平實現的時間將愈迅速,愈對全中國人民有利。因此各解放區應以多年來組織起來的力量,并繼續迅速組織我們的力量,全部使用到今后六個月的斗爭中去,爭取這一斗爭的偉大勝利。因為這是中國新的歷史階段中一個有決定意義的戰斗。
黨史回眸
1923年
10月20日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刊物《中國青年》(周刊)在上海創刊,先后擔任該刊編輯的有惲代英、蕭楚女、林育南、任弼時、鄧中夏、張太雷、李求實等。1927年11月被迫停刊。
1962年
10月20日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對印度軍隊的武裝進攻進行自衛反擊作戰。自12月1日起,中國邊防部隊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單方面后撤20公里,并在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設立民政檢查站。
1984年
10月20日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。全會通過《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》,規定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、性質和各項方針政策;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。
2014年
10月20日-23日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。全會通過《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,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,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。
2018年
10月20日 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/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施首次水上試飛任務。
【黨史百年·天天讀】執行編輯:盧佳
審讀:郭偉偉 指導:班永杰
來源: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